甚麼是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寄生於人體胃部的螺旋形細菌,生命力極強,即使在胃酸的侵蝕下也能生存。它會依附於胃黏膜上,引致慢性發炎,長年累月下來,便會增加患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
幽門螺旋菌會引致甚麼疾病?
長期感染幽門螺旋菌會增加患上嚴重胃病的風險,包括:
胃炎
幽門螺旋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會導致胃黏膜發炎、糜爛,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門螺旋菌會破坏胃黏膜的保護机制,導致胃酸和消化酶侵蝕胃壁,形成潰瘍,引起剧烈腹痛、出血等嚴重后果。
胃癌
長期感染幽門螺旋菌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菌列為一類致癌物。這是因為幽門螺旋菌會持續刺激胃黏膜,引發慢性發炎,長年累月下來,便會增加細胞病變的機會,最終演變成癌症。
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治療方式
確診感染幽門螺旋菌後,醫生通常會採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即聯合使用兩種抗生素和兩種抑酸劑,療程一般為一至兩星期。
治療期間,患者必須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增加日後治療的難度。
治療結束後,亦需要定期複查幽門螺旋菌是否根除,以及觀察胃黏膜的恢復情況。
總結
50歲後,更要關注自身的健康,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及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幽門螺旋菌感染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提高警覺,及早預防和治療,便能守護我們的腸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