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懶人包】認識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心臟病懶人包】認識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健康百科
50AddOil
12 Dec 2024

重點摘要

心臟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香港亦不例外。雖然心臟病無法完全治癒或逆轉,但藥物治療、手術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緩解許多症狀,甚至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約 1,790 萬人死亡。在香港,心臟病亦是主要的死因之一,因此了解心臟病的相關知識至關重要。  

本文目錄

誰容易患上心臟病?
心臟病的種類有哪些?
心臟病的症狀有哪些?
女性心臟病的症狀有什麼不同?
心臟病的成因是什麼?
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如何診斷心臟病?
心臟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如何預防心臟病?
總結

誰容易患上心臟病?

心臟病的風險因素眾多,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家族病史、種族、性別和年齡等。雖然心臟病可以致命,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預防的。通過及早養成某些生活習慣,你可以活得更長壽,擁有更健康的心臟。

心臟病的種類有哪些?

心臟病涵蓋範圍廣泛的心血管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臟病類型:

  • 心律不正 (Arrhythmia)︰指心跳節律異常,心跳可能過快或過慢。
  • 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指動脈內積聚斑塊,減少血液供應到身體各部位。
  • 心肌病 (Cardiomyopathy)︰指心肌變得肥大、僵硬、增厚或無力。
  • 先天性心臟缺陷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指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心臟問題。
  • 冠狀動脈疾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指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出現斑塊積聚。
  • 心臟感染 (Heart infections)︰指細菌、寄生蟲或病毒引起的心臟感染。
     

心臟病的症狀有哪些?

不同類型的心臟病會引起不同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

  • 胸痛或胸悶
  • 呼吸急促
  • 心悸
  • 頭暈或昏厥
  • 疲勞
  • 腿部腫脹
     

女性心臟病的症狀有什麼不同?

女性心臟病的症狀通常與男性不同,尤其是在冠狀動脈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女性可能經歷的症狀包括:

  • 焦慮
  • 消化不良
  • 疲勞
  • 背痛或下巴痛
  • 噁心或嘔吐
     

心臟病的成因是什麼?

每種類型的心臟病都有其獨特的成因。例如,心律不正的成因可能包括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缺陷、高血壓或某些藥物。先天性心臟缺陷則是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心肌病的成因則可能與其他疾病、基因或不明原因有關。心臟感染則是由細菌、寄生蟲或病毒引起的。

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可控的,有些則不可控。可控的風險因素包括:

  • 高血壓
  • 高膽固醇
  • 吸煙
  • 肥胖
  • 缺乏運動
  • 糖尿病

不可控的風險因素包括:

  • 家族病史
  • 種族
  • 性別
  • 年齡
     

如何診斷心臟病?

醫生可能會進行多種檢查來診斷心臟病,例如:

  • 體格檢查
  • 血液檢查
  • 心電圖 (ECG)
  • 超聲心動圖
  • 運動心電圖
  • 心臟導管檢查
  • 冠狀動脈造影
     

心臟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心臟病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心臟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生活方式改變︰例如採用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煙和限制飲酒。
  • 藥物治療︰例如β受體阻滯劑、血液稀釋劑、鈣通道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手術或介入治療︰例如支架置入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和心臟瓣膜手術。
     

如何預防心臟病?

雖然有些風險因素無法控制,但你可以通過控制可控的風險因素來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心臟病的方法:

  • 維持健康的飲食: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和鈉。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和瘦肉。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 戒煙:吸煙會顯著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 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損害心臟健康。
  •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 控制血壓和膽固醇:定期檢查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並遵醫囑服用藥物控制。
  • 管理壓力:長期壓力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學習壓力管理技巧,例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
  •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心臟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的心臟問題。
     

總結

心臟病是嚴重的健康問題,但通過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查,你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並有效管理現有的心臟疾病。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心臟健康的疑慮,請諮詢醫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醫生。

(資料來源︰Healthline)
 

其他人也看了

正在加載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