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全方位指南】:不同年齡層的身體檢查項目推薦及檢查須知

【身體檢查全方位指南】:不同年齡層的身體檢查項目推薦及檢查須知

健康百科
32
50AddOil
23 Oct 2024

重點摘要

定期身體檢查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明白,但面對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檢查套餐,你又知道哪個才最適合自己嗎?不同年齡層的身體檢查重點各有不同,而檢查項目亦有很多種類,例如影像檢查、血液檢查、基因檢測等等。今日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不同年齡層的身體檢查項目、檢查類型、注意事項及費用比較,讓大家可以精明選擇最合適的身體檢查計劃!

本文目錄

嬰兒時期 (0-5歲):密切監察成長發展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 (6-18歲):關注成長及潛在健康問題
成年人時期 (19-39歲):建立健康基礎,預防慢性疾病
中年人時期 (40-64歲):關注慢性疾病風險,及早預防
老年人時期 (65歲以上):維持生活質素,預防疾病惡化
特殊族群:針對性檢查
不同檢查類型的比較
身體檢查:並非項目愈多愈好!
量身定制檢查項目才是明智之選
總結

嬰兒時期 (0-5歲):密切監察成長發展

這個階段的檢查主要確保嬰兒健康成長,及早發現先天性疾病和發展問題。

  • 新生兒篩檢:透過血液測試,檢查嬰兒是否有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例如苯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這個檢查非常重要,可以及早發現問題,避免對嬰兒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 生長發育評估:定期監測嬰兒的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繪製生長曲線圖,評估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醫生亦會觀察嬰兒的大小肌肉發展、語言發展、社交能力等,全面評估嬰兒的發展情況。
  • 聽力及視力篩檢:透過不同的測試方法,例如耳聲發射、聽性腦幹反應、視力表等,檢查嬰兒的聽力和視力發展是否正常。及早發現問題,可以及時介入治療,避免影響嬰兒日後的學習和生活。
  • 疫苗接種:根據香港衛生署的建議,嬰兒需要接種一系列的疫苗,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例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等等。醫生會根據嬰兒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制定合適的疫苗接種計劃。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 (6-18歲):關注成長及潛在健康問題

這個階段的檢查重點是持續監察成長發育、預防常見疾病,以及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

  • 生長發育評估:醫生會持續監測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 (BMI),及早發現生長遲緩或肥胖等問題,並提供相應的建議,例如營養指導、運動建議等。
  • 視力及聽力檢查:定期檢查視力和聽力,可以及早發現近視、弱視、聽力損失等問題,並及時矯正,避免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
  • 脊柱側彎篩檢:青春期是脊柱側彎的好發時期,定期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檢查方法包括觀察體態、脊柱觸診、X光檢查等。
  • 血壓測量:建立基線血壓值,可以及早發現高血壓的風險,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等。
  • 疫苗接種:完成建議的疫苗接種,可以持續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肺炎、腦膜炎等等。
     

成年人時期 (19-39歲):建立健康基礎,預防慢性疾病

成年人時期是建立健康基礎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身體檢查,主要針對常見的慢性疾病風險因素進行篩檢。

  • 血壓、血糖、血脂檢查:定期檢查這些指標,有助於及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及時調整生活習慣或接受治療。
  •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計算:評估體重是否健康,及早發現肥胖或體重過輕等問題,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控制飲食、增加運動量等。
  • 子宮頸抹片檢查 (女性):從21歲開始,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或早期子宮頸癌,提高治癒率。
  • 乳房超聲波檢查 (女性):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故建議25-35歲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超聲波掃描,及早發現是否有異常情況。而35歲後則可考慮與乳房X光造影檢查隔年進行。
  • 性傳播疾病篩檢 (如有需要):根據個人風險因素,考慮進行性傳播疾病篩檢,例如愛滋病、梅毒、淋病等。
     

中年人時期 (40-64歲):關注慢性疾病風險,及早預防

踏入中年,身體機能開始逐漸下降,慢性疾病的風險亦會增加。這個階段的身體檢查,需要更加關注慢性疾病的預防和篩檢。

  • 所有成年人檢查項目:繼續定期進行上述成年人的檢查項目。
  • 乳房X光造影檢查 (女性):從40歲開始,建議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乳癌,提高治癒率。
  • 大腸癌篩檢:從50歲開始,建議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例如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等。大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大腸內部,發現息肉或腫瘤。
  • 骨質密度檢查 (女性):更年期後女性,建議進行骨質密度檢查,評估骨質疏鬆的風險,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例如補充鈣質、維他命D等。
  • 眼科檢查:定期檢查眼睛,及早發現青光眼、白內障等眼部疾病,並及時治療,避免視力受損。
     

老年人時期 (65歲以上):維持生活質素,預防疾病惡化

老年人時期的身體檢查,重點在於維持生活質素,預防疾病惡化,以及及早發現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 所有中年人檢查項目:繼續定期進行上述中年人的檢查項目。
  • 聽力檢查:老年人聽力衰退的風險較高,建議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及時發現聽力問題,並配戴助聽器等輔助設備。
  • 認知功能評估:評估認知功能,及早發現失智症的徵兆,並及時介入治療,延緩病情發展。
  • 跌倒風險評估:評估跌倒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跌倒造成骨折等意外。
  • 疫苗接種:建議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預防相關疾病,保護身體健康。
     

特殊族群:針對性檢查

某些特殊族群,例如家族史中有特定疾病、慢性疾病患者、吸煙人士等,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檢查頻率和項目。

  • 家族史中有特定疾病:例如家族史中有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應根據家族史和個人風險因素,調整檢查頻率和項目,例如增加相關疾病的篩檢。
  • 慢性疾病患者: 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監測和管理,例如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以及定期覆診。
  • 吸煙人士:建議進行肺癌篩檢,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可以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癒率。
     

不同檢查類型的比較

了解不同檢查類型的分別,有助你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檢查類型:

  • 血液檢查:可以檢測多種身體指標,例如血糖、血脂、肝腎功能、腫瘤標記等,有助於評估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及早發現潛在疾病。
  • 尿液檢查:可以檢測尿液中的異常物質,例如蛋白質、糖分、紅血球、白血球等,有助於診斷泌尿系統疾病,例如腎臟疾病、膀胱炎等。
  • 糞便檢查:可以檢測糞便中的異常物質,例如血液、寄生蟲等,有助於診斷消化系統疾病,例如大腸癌、腸道感染等。
  • 影像檢查:包括X光、超聲波、電腦斷層掃描 (CT)、磁力共振成像 (MRI) 等,可以觀察身體內部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有助於診斷各種疾病。
  • X光:使用X射線穿透身體,形成影像,常用於檢查骨骼、肺部等。
  • 超聲波:使用高頻聲波產生影像,常用於檢查腹部器官、心臟、血管等。
  • 電腦斷層掃描 (CT): 使用X射線和電腦技術,產生身體的橫截面影像,可以更詳細地觀察身體內部結構。
  • 磁力共振成像 (MRI):使用磁場和無線電波產生影像,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軟組織,例如腦部、脊髓、關節等。
  • 基因檢測:透過分析基因,可以評估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例如癌症、心臟病等。
     

身體檢查:並非項目愈多愈好!

許多人誤以為身體檢查項目愈多愈好,認為這樣就能更全面地檢查身體狀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每一項檢查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潛在風險或副作用,例如輻射暴露、感染風險等。因此,醫生通常會先採用低風險的檢查方法,例如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等,而將高風險的檢查,例如腸胃鏡、電腦斷層掃描等,留待有明確需要時才使用。

此外,「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亦不建議一般風險人士進行常見癌症(包括肺癌、肝癌、鼻咽癌、甲狀腺癌、卵巢癌及胰臟癌)的篩查。對於特定高風險群組,則應諮詢醫生意見,評估檢查的必要性,避免身體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量身定制檢查項目才是明智之選

套餐式身體檢查就好像吃自助餐一樣,很多東西可以選擇,但未必樣樣都適合你。有些檢查可能你根本不需要,這樣做了也是浪費金錢和時間。所以,最好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度身訂造一個檢查計劃。

在做身體檢查之前,最好先諮詢家庭醫生。醫生會詢問你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例如飲食、運動、有否吸煙飲酒)、以往的病歷、家人有否病史(例如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等等,給予你一些個人化的建議,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檢查,以及多久做一次。

總結

  • 以上只是一般性建議,具體的檢查項目和頻率,應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進行調整。
  • 定期健康檢查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疾病,並非保證絕對健康。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充足睡眠等,同樣重要。

希望以上資訊可以幫助你了解不同年齡層的身體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記住,預防勝於治療,定期身體檢查,守護你和家人的健康!

其他人也看了

正在加載下一篇文章